嬰兒副食品的角色-母乳以外的必須營養
首先什麼是副食品呢?大家一定都有基礎的觀念「全母乳哺餵是最好的方式」,但其實隨著寶寶快速生長發育,本來母乳提供的熱量和營養素會逐漸開始不足,大約在4-6個月大時會開始出現「嬰兒副食品」搭配母乳的需求,因此台灣的衛生福利部和美國兒科學會(AAP)都建議在出生後六個月採全母乳餵養(1),衛服部則特別建議滿六個月後「必須」餵養副食品,通常也會以較不易引起過敏的嬰兒米精和嬰兒米粉開始,還是要提醒副食品添加的時機也不宜過早,建議和醫生討論後再開始餵食副食品。
副食品的重要性-可能影響一生的關鍵期
那副食品到底有多重要呢?除了有助於後續斷奶的適應性外,對寶寶未來最重要的好處就是可能會「降低過敏發生機率」,尤其是在台灣每個家長都擔心小孩的食物過敏問題,以花生舉例好了,全台灣大約有1.5%的兒童和青少年對花生過敏,而在一篇2015年的研究中,讓有嚴重濕疹和雞蛋過敏的嬰兒分別在4-11個月大和5年後兩個時間點開始接觸花生,這兩個時間點其實也就對應了標準和過晚餵養副食品的餵食時間,研究發現在4-11個月在副食品中添加花生的組別,竟然可以顯著降低嬰兒24.7%對花生過敏的機率(2)!也有越來越多文獻證據顯示,在補充副食品的階段就讓嬰兒開始嘗試蛋和花生等一般觀念認為容易導致過敏的食材,未來會顯著降低對該食材過敏的機率(3)。
五種準備嬰兒副食品要特別注意的食物
一、 蜂蜜
這點要特別注意,一歲以下的寶寶絕對不能餵食蜂蜜!蜂蜜含有肉毒桿菌的孢子,會導致嬰兒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受損和肌肉問題,嚴重則可能會致命(4)。
二、 沒有充分加熱的食物(如:生魚片、半熟蛋)
這點在副食品的製備上也要謹慎注意,嬰兒的免疫和腸道系統還處於建置階段,因此要避免有較多微生物的生食進入體內,因此需要充分加熱食物。
三、 硬又圓形容易噎住的食物(如:堅果、葡萄)
嬰兒的口腔和吞嚥肌肉不足,因此要將堅硬外殼的食物咬開或一次吞下大顆的食物會有難度,可事先剪碎或打碎再嘗試餵食。
四、 需要咀嚼多次才能吞的韌性較高食物(如:魷魚、貝類)
嬰兒的咀嚼能力尚未發展完全,因此對咀嚼能力要求較高的食物需要謹慎評估,以免咀嚼不完全導致噎住。
五、 刺激性調味的辛香料(如:芥末、辣椒粉、五香粉)
嬰兒的味蕾和大人不同,更為敏銳,因此在副食品調味上要壁面過度辛辣和刺激的調味料。
參考資料
1. 2005年2月1日《美國兒科學會》「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
2. 2015年2月26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Randomized Trial of Peanut Consumption in Infants at Risk for Peanut Allergy」
3. 2019年4月3日《臨床與實驗性過敏》「Age at introduction to complementary solid food and food allergy and sensitiz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ea.13383
4. 2007年2月21日《圍產期期刊》「Infant botu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