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慢性的腸胃道疾病,影響全球約9-23%的人口(1),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某些發病因素,導致腸道過於敏感和功能異常,因此可能在同一個患者的腸道出現時而便秘時而腹瀉等現象,在以往的醫療診斷上便秘和腹瀉是成因完全不同兩種症狀和病因,但在逐漸認識和定義腸躁症後,大家才慢慢認知到其實如感染、糞便微生物菌叢改變、細菌過度生長、食物過敏、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和腸道發炎(2)都是導致腸躁症常見的發病因素。
FODMAP其實就是可發酵的(Fermentable;F)、寡醣(Oligosaccharides;O)、雙醣(Disacchareides;D)、單醣(Monosaccharides;M)、多元醇(Polyols;P)的合稱,那A呢?其實A就是和的英文and,一個連接詞,另外多元醇大家可能會比較不熟悉,其實多元醇就是如木糖醇、山梨糖醇、麥芽糖醇、赤藻糖醇與甘露醇等,所以綜合以上的內容,可以簡單將常見的各種食物分為低和高的FODMAP:
在2017年招募了89名腸躁症患者進行了相關實驗,對其中的實驗組連續六周補充
低FODMAPs飲食,實驗結果顯示低FODMAPs飲食可額外降低48%的腸躁症指數,並顯著提升20%的生活質量(3),因此若是常覺得出現用餐後或是長時間不定時便秘或異常消化等問題,可以在日常飲食中注意選擇避開上面提到的高FODMAPs食物,嘗試選擇低FODMAPs食物,以往大家常常會覺得多吃蔬菜水果就可以幫助消化功能,但其實同樣屬於蔬菜和水果,也可能對腸道出現正反兩種影響,而腸躁症已被證實會大量降低腸道好菌菌群(4),因此更可以在飲食中搭配定期補充益生菌來幫助腸道好菌生長並平衡腸道功能。
參考資料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5191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4873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3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