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詳細介紹,功效、分類、補充量、注意事項一次報你知!

很常聽到膳食纖維卻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嗎?在報章雜誌或各大媒體上不定時都會提到膳食纖維,傳統上對膳食纖維的印象都是多吃蔬果,再進階一點知道全穀類中也有,其實膳食纖維種類和好處是非常多的哦!今天就讓我來好好介紹一下膳食纖維吧。
2024-10-30
by 企鵝營養師-王軾傑

膳食纖維是什麼?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是由植物性的碳水化合物(醣類)組成,是一種不會或難以被人體腸道各種消化酵素所消化的一群物質,在台灣保健品常見的有纖維素、果膠、洋車前子和β-葡聚醣等等,一般飲食中也可以從蔬菜、水果、全穀類和堅果種子類中攝取到,也因為上述的特性,讓膳食纖維在腸道內就可以發揮巨大的正面益處,若和一般食物一起攝取時可以將食物包覆,讓消化吸收更加緩慢,並可以增加在腸道內吸收更多水分,讓糞便柔軟且增加體積,這裡也整理膳食纖維的四大主要功能:

  1. 幫助排便:避免糞便過乾、幫助糞便成形
  2. 延緩血糖上升:避免血糖波動過大、胰島素分泌過多
  3. 增加腸道好菌:做為益生質讓益生菌利用,促進好菌生長
  4. 降低血膽固醇:在腸道包覆膽汁一起排除,加速消耗膽固醇合成膽汁

膳食纖維的複雜分類-水溶性與非水溶性

膳食纖維的分類近年來新增越來越多種類上的討論,且有時候一個膳食纖維可能同時具有多重身分,因此以下重點介紹兩種目前討論度最高的膳食纖維分類:

  1. 水溶性膳食纖維:果膠、洋車前子、β-葡聚醣黏、秋葵、蒟蒻、木耳

和水分的親和力較大,大多可完全融入水中,主要由抗性寡糖和高分子量的黏性膳食纖維組成,可降低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再腸道的吸收,延緩餐後血糖的異常過高,同時也是腸道益生菌最主要的營養來源,實驗證實可以顯著提升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1)等好菌的生長。

  1. 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木質素、纖維素、葉菜、全榖根莖

和水分的親和力很低,幾乎不溶於水,因此可以完整地通過消化道,並在過程中持續吸水膨脹,可刺激腸道蠕動預防便祕,並可以降低食物殘渣停留在大腸的時間,臨床實證中也指出可以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2)

膳食纖維的補充量和注意事項

依照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每日膳食纖維攝取應該要達到25-35克,但依據調查,其實所有族群都無法達標(3),男性中最高的是65-74歲僅62%,最低是16-18歲的33%,女性族群最高同樣也是65-74歲的79%,最低則是13-15歲的36%。此外也要特別提醒在補充膳食纖維時要注意礦物質的充足攝取,並要同時增加水分的補充,否則可能出現纖維吸乾腸道水分導致糞便過硬,反而出現嚴重便秘。

參考資料

  1. 201942《科學報告》「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study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OS) on human gut microflor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45088/

  1. 2021122《營養與癌症》「Soluble and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Consump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1635581.2021.2008990

  1. 202259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7-2020

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5562/File_18775.pdf

看商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