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辨別菌種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益生菌是如何命名的,依照國際原核生物系統學委員會將菌名分為二(也可以說三)個部分所組成:菌名=菌屬名+菌種名+(菌株名),例如常見的鼠李糖乳桿菌的正確寫法就是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是由屬名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加上菌種名鼠李糖菌(rhamnosus)所組成,這也是為什麼看似很多益生菌的英文開頭看起來都十分相像,有可能是因為分類於同一個屬內的關係,而最後的菌株名則是更詳細區分的編號。
大家都有聽過A菌、B菌嗎?除了耳熟能詳的AB菌外,近幾年甚至還出現S菌這個名詞,覺得陌生嗎?沒關係,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這幾個菌種吧
嗜乳酸桿菌早在1900年就從嬰兒糞便中分離出來,是最早被確認的益生菌之一(1),因此研究和食用時間也是最多且最長,本身有高耐受酸鹼和高穩定性的特點,對於調節防禦力、維持脂肪代謝平衡和調整體質(2)方面有最多的文獻研究。
嗜熱鏈球菌是經常在發酵的乳製品(如優格)中使用的菌種,但對於相對缺少乳製品攝取的台灣人來說,飲食習慣的影響可能出現嗜熱鏈球菌較少的情況,嗜熱鏈球菌的研究和維持消化道機能、參與氧化還原平衡和促進排便(5)較有關。
當然市面上常見有效的益生菌菌種當然不只以上三種,更有如羅伊氏乳桿菌、發酵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等多樣化的菌種隨著研究越來越多,菌種同樣也越來越普及在各種產品中,其實在上段介紹完三種菌後聰明的你一定有發現「不同的菌都有各自擅長的生理機能」,因此在補充益生菌時才要注意菌種補充的多樣性,並且在眼花撩亂的菌種中可以挑選至少俱備以上三種主流益生菌的產品,並配合營養師在其他文章中有提到的幾個益生菌挑選指南,就能輕鬆購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益生菌產品哦!
參考資料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66809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2916522035857?via%3Dihub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92085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6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