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裡面的營養哪裡來?植物真的還「富含」各種營養素嗎?

「現在植物中沒有這麼多的營養了!」你可能在網路文章或是一些電視節目中都聽過這個說法,或許你會覺得這只是行銷的術語或是為了創造流量而下的農場標題,而逐漸淡忘這個說法,但最近營養師在探討健康議題類的電視節目中又看到這個概念被提出,那就帶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看似危言聳聽的有趣議題吧!
2023-12-04
by 企鵝營養師-王軾傑

植物中的營養價確實在逐漸下降中


 

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一篇2004年的研究「1950年至1999年美國農業部 43 種園藝作物食物成分資料的變化」,研究中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為基準,統計了從1950年開始橫跨近50年後各種營養素的變化,結果也顯示了調查中43種農作物(以蔬菜為主)所含的以下六種營養素是有顯著的減少的(1)(括號內表示中位數減少的值):

  1. 蛋白質(-6%)
  2. 鈣(-16%)
  3. 磷(-9%)
  4. 鐵(-15%)
  5. 核黃素/維生素B2(-38%)
  6. 抗壞血酸/維生素C(-15%)

其中降低最少的是蛋白質(約6%),降低最多的是維生素B2(約38%),所以究數據面來看植物中的營養素是確實有減少的情況出現。
 

食物營養價值下降背後的意義


 

雖然這份研究只統計到1999年,但可以預期在2023現代植物中的營養素有很大的可能也在持續下降,其實這也顯示出了一個警訊:「必須要吃更多量的蔬菜才能獲得原先預期的營養素」,至於原因當然有很多種解釋,其中可信度比較高的是土地中所含的各式天然營養素減少,因此由土壤吸收到植物中的營養素也相對的減少,或是由於全球氣溫和二氧化碳異常的升高導致植物生長出現問題(2)(3),但不論原因為何,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解決當下的困境來有效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缺乏營養素的狀況出現。
 

由保健食品中補充不是唯一的解法,但是是最折衷的辦法


 

當然前面說到六種顯著減少的營養素中,哪些是真的有關鍵影響的呢?首先當然會先排除蛋白質,其實在吃蔬菜時蛋白質含量並不在考量的最優先順序中,因此蔬菜中的蛋白質減少對於一般人補充蔬菜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其他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就不同了,研究數據可以看到鐵、鈣和維生素C都至少減少15%以上,並且缺乏這三個是會有生理代謝方面的影響的:

  1. 鐵:與正常紅血球的形成、氧氣的輸送與利用有關
  2. 鈣: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凝血
  3. 維生素C:膠原蛋白的形成、具抗氧化作用

以上當然只是簡單舉例幾項功能,但可以試想一下在不遠的未來,或許在吃下一樣份量的蔬菜卻會出現上面幾種生理代謝功能的障礙,這也可以套用我們營養師推崇的「優先從天然食物中補足營養素,難以達成時再考慮由補充劑補充」觀念,或許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接進這個「難以達成」,因此若要補充保健品卻沒有特別的方向或是不適的話,我會推薦從B群、礦物質、維生素C或維生素D等基礎保健品做入門,總歸補充保健食品的目的還是以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缺乏或危害,也就是所謂的「預防醫學」的觀念!

 

參考資料

  1. 2004年12月《美國營養學院期刊》「Changes in USDA food composition data for 43 garden crops, 1950 to 1999」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7315724.2004.10719409

  1. 2020年4月《植物科學》「Review: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food security- focus on perennial cropping systems and nutritional value」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945220300145?via%3Dihub

  1. 2010年8月《國際食品研究中心》「Climate changes and potential impacts on postharvest quality of fruit and vegetable crops: A review」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3996909003305?via%3Dihub

看商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