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就乾裂又頭暈,怕冷食物該怎麼挑?季節交替最需要注意的三個營養小技巧!

雖然身處於標準夏天長冬天短的台灣,近幾年冬天卻顯得異常的寒冷,雖然時間長短不一定,但只要有冷氣團拜訪台灣,那幾天一定是快速極凍,而現在又到了冷熱交替的時刻,氣溫一降就覺得很不舒服或昏昏欲睡嗎?馬上來看一下在季節交替時最需要注意的營養補充小技巧吧。
2023-12-04
by 企鵝營養師-王軾傑

抗寒小技巧一、選擇產熱效率高的食物


 

首先要來介紹一個專有名詞「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DIT)」,有健身習慣的朋友可能對DIT這個用詞特別有感,簡單來說攝食產熱效應就是攝取食物後的消化吸收、儲藏及代謝的過程,會造成能量消耗增加,產生較多熱能,並從體溫散發使用掉(1),再簡略一點的概念其實就是「吃特定食物會產生的體溫提升能力」,那哪種食物的DIT比較高呢?可以參考下面的三點分類:

  1. 蛋白質:30%
  2. 碳水化合物:6~8%
  3. 脂肪:4%

因此若是沒有腎臟問題且身體健康的一般成人,提升飲食中的「蛋白質」量是對於對抗寒冷的天氣是很有幫助的哦!
 

抗寒小技巧二、食物多咬幾口再吞


 

2021年一篇於日本進行的有趣研究指出,在進食時多咬幾口再吞嚥是有助於增加食物的產熱效應的,這篇實驗的研究方法也很特別,簡單來說分成以下三組:

  1. 30秒內直接吞下(對照組)
  2. 30秒含著後吞下
  3. 30秒內咀嚼30次後吞下

實驗中的第二和第三組其實差別只在於咀嚼次數的多寡,但實驗結果卻發現咀嚼較多的組別(的三組)食物產熱效率竟然高出50%(2)!因此如果是身體常覺得虛寒的人可以嘗試在吃飯時多咬幾口再吞下,可以增加身體產熱的效率,另外多咬幾口也對體態的維持有幫助,食物吸收後若產熱的比例增加,也會相對的減少囤積在體內的比例。
 

抗寒小技巧三、選擇溫熱性的食物


 

食物的偏寒或是偏熱其實和食物當前的溫度沒有直接的相關,主要還是跟食物的性味有關,像是茶葉本身是屬寒性食物,就算泡熱茶後仍是屬於寒性食物,平常也可以多觀察自己身體屬性是偏向寒性或是熱性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3),或是在天氣轉冷時也可以試著補充一些溫性食物來暖暖身子,以下也列出幾種常見的溫性食物:

  1. 肉類:羊肉、鱔魚
  2. 水果:榴槤、荔枝、龍眼
  3. 調味:蔥、薑、蒜、洋蔥


參考資料

  1. 2018年9月《內分泌學會》「Diet-induced thermogenesis: fake friend or foe?」

https://joe.bioscientifica.com/view/journals/joe/238/3/JOE-18-0240.xml

  1. 2021年12月9日《科學報告》「Chewing increases postprandial diet-induced thermogenesi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660770/

  1. 2006年《美國中醫期刊》「Clinical and Molecular Evaluation of Warming and Tonic Herb Treatment for Sibling Patients of a Typical Kidney-yang Deficiency Family」

https://www.worldscientific.com/doi/10.1142/S0192415X06003928?rfr_dat=cr_pub++0pubmed&rfr_id=ori%3Arid%3Acrossref.org&url_ver=Z39.88-2003

看商品
0